2008-07-30

患難餘錄

劉禹輪,《患難餘錄》,臺北:清流出版社,1973。共170頁。附照片若干張。
有關陳立夫(1900-2001)親筆撰寫封面題籤的書,我也蒐到過幾本。就我的印象中,陳氏屢為國民黨的軍政人員題字,因此還頗為常見。記得十年前,太座的前老闆也曾親向陳求得潤筆,並表褂於辦公室的牆上。那時我總覺得此人的字實在不怎麼樣,卻不懂為何有那樣多的人有興趣?直至現在,仍時時感到如此。
劉禹輪(1904-?),廣東大埔人。早年加入中國國民黨,在家鄉組反共自衛團,後就讀廣州中山大學畢業。1936年,劉氏離粵入京,擔任中央黨部組委會,負責僑區黨務。1939年,奉命接任廣東豐順縣縣長,直至抗戰勝利。勝利復員,劉以地利之便,執教並兼任私立華僑大學總務長,到1949年9月逃離廣州,改至香港,後又轉徙臺灣。晚年在苗栗從事教育工作,擔任後龍初中的老師,又接辦苗栗商職。
這本回憶錄寫得相當簡略,約有幾處可談。首先,作者因為長期擔任教職,故多語及年幼時教育狀況,頗可參考。譬如,民國初年師資貧乏,學校除少數一、二位外,均係私塾出身,無法講授算數及自然等科,唯有國文而已。最值得談的是1930年代的中山大學,劉氏非但是該校學生,也加入反共行列。他的敘述也能夠看到早期的國共爭鬥。第二,作者提到中央訓練團第一期受訓情形,學員在結束後分派各省市,負責民眾動員事宜。嗣後,劉氏便奉令至豐順縣視事。我認為那是戰時國府進一步擴大內政統治正當性的方式,深值注意。有意思的是,豐順位居粵東,緊鄰日軍「淪陷區」,可謂為「前線」,既有日軍的侵略危險,又有共黨的游擊迫擾。
此書外間尚不易見,僅印1000冊,且無側標顯示。我查了一下網路的「臺灣大學圖書館整合查詢服務」系統,僅發現高雄中山大學圖書館有藏而已。在此也要順便感謝古本書店主人小高,因為他多方地努力尋書,才能留下諸多文化遺產,供我們這些蠹魚以解書饑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