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7-10

採訪二年

李岳勳,《採訪二年》,嘉義:梅山鄉農會,1950。共193頁。
鑑於在中國大陸統治失敗的經驗,國民政府∕國民黨到底用怎樣的方式,完成臺灣內部有效的治理?相信這個課題,是目前學界許多人都有興趣且想要瞭解的。據我所知,研究1950年代的學者幾乎對此投注極大的心力。至於我自己,對這方面毫無所知,應該學習的地方很多。多年前,剛好有機會在古書店看到本書,覺得可以深思一番,於是斥資重金,購來一讀。
《採訪二年》講的是「光復」後一位青年對北嘉義地區的風俗民情,做一通盤考察和描述。作者是《公論報》的記者,用他極富生動的筆花,刻畫當時地方社會的景象。綜觀全書,大概有幾個議題是李氏頗為留心的:一、阿里山林區的砍伐,造林政策和農場規劃。從李岳勳的角度來看,日本殖民時期雖對山林進行「掠奪」,但也懂得「護林」之道;像是注重造林事業與要求。所以,通書均見作者對森林的個人主張與見解。
其次是關於原住民的安置問題。作者以為:儘管「光復」業已四年,但政府官員未曾到山中巡視探望,彷彿將山中人視為化外之民,仍以「平地人」的眼光,把他們看做落後的象徵。這裏也凸顯出國府如何進行族群融合和文化交流,多麼表面化而缺乏有效的理解。
再次,本書還有許多關於雲嘉南地區基層社會的描寫,像是糖業的發展、鄉村郵業之進行、地方客運如何安排、海岸防波堤工程的建設、地方學校教育及宗教迷信影響等。
此外,該書援請李萬居(1901-1966)、薛人仰(1913-?)寫序,兩人戰後均隨國府來臺灣,皆係「光復」初期重量級地方人士。因此,作者對雲嘉南地區的考察採訪,無形中也說明本書所深具的重要意義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