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7-29

老君廟的故事

劉默,《老君廟的故事》,臺北:華僑文化出版社,1979。附照片若干張,共266頁。
另一位經常替書名封面題籤的人,是張大千(1899-1983)。記得小的時候,某家無線電視台有個節目,以倡導及推動社會善良風氣為主;該節目的名稱即請張氏公開題名,並在每次節目開始之前播放,令我印象頗為深刻。而民初書法界有所謂「南張北溥」的說法,可知張氏的書畫,亦堪稱一絕。這次所介紹的《老君廟的故事》,即由張所法書題字。
本書作者劉話難,生卒不詳,「劉默」係其筆名,晚年居住在臺灣苗栗,嘗任私立聯合工專副教授。書中講的是關於作者在抗戰期間於老君廟工作的點滴紀錄。眾所周知,該地以生產石油著名;早在1936年時,中國駐美大使顧維鈞(1888-1985)便和美國美孚公司(Mobil Co.)洽商合作開發西北五省的油礦,後來美孚派員探勘,調查認為希望不大。1938年,由於國民政府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,沿海油運無法進行,加上需求油料孔急,遂決定成立甘肅油礦籌備處,對玉門油礦進行探勘,沒想到竟在老君廟處發現石油源頭,開創舉世瞠目的輝煌成就。玉門油礦結果提供了戰爭期間西北後方運輸最重要的維持工作。搭上這班採油的列車,劉氏於是成為早期來到老君廟的第一批人士,見證了此一歷史的時刻。
劉話難以一位油礦同仁之姿,寫下許多豐富而有趣的見聞。譬如說,身處西北邊區,大批外來的採油者,必然會引起當地原住民的反抗,故有哈薩族結隊出沒,任意搶劫行商車輛,「西北人之怕哈薩,猶如北方人之怕狼」,確為真實寫照。同時為了因應政府派員前來採油的這群人,諸多相關措施及政策,透過作者筆下也能瞭解一二。像是蔣介石(1887-1975)曾在1942年8月底蒞礦視察,顯見重視之意;又邊區物資供應不易,探勘人員的糧食接由省府撥給,並按官價,是以遠較民間社會便宜;為了平撫單身男性前來工作,油礦籌備處也招考女性醫護、家政、技術人員,藉以沖淡性別失衡的問題,也發生許多愛情故事,締結不少婚姻。最令人深富趣味的一段,提到老君廟山上第一宿舍,其第一號房間,素為光棍結婚專用,據稱至到戰爭勝利前,已有近二十對的新人出入該舍。
除了描寫老君廟採油的工作外,這部書也紀錄下很多不知名的「油人」故事,包括他們當時日常生活起居、休閒消遣、乃至於辦報活動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群「油人」日後還成為國民政府「接收」時很重要的技術人員。例如,抗戰勝利後,東北和臺灣石油工業之接管,多半與他們有關。作者即是隨著特派員孫越崎(1893-1995)調往東北,負責將原來的鞍山和阜新煉油廠「接收」。
作者在本書各篇文章均係獨立寫成,彼此間雖互有重複,但大體可讀。由於在老君廟工作期間,劉氏得逢至敦煌石窟洞遊覽,結識張大千,故而爰請其題籤書名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