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7-05

翠薇嶂

楊令茀著,翟國瑾譯,《翠薇嶂》,臺北:黎明文化事業公司,1978。附圖及照片7幅,共486頁。
楊令茀(1887-1978),江蘇無錫人。她系出名門望族,自幼受到家境影響,酷愛文學,勤習書畫。5歲時,楊氏的作品即備受矚目,甚至參加畫展;8歲又師從江南著名的畫家吳觀岱(1862-1929)。至於求學的經歷也不遑多讓,在上海務本女子中學時便品學兼優,曾獲上海市中學生聯合運動會跳欄冠軍及學校的獎學金;畢業後還執教於江蘇如皋小學和南京女子師範學校。
清民之際,楊令茀跟隨長兄來到北京,得以拜文壇耄宿樊增祥(1846-1931)為師,同時並結識了陳師曾(1876-1923)、林紓(1852-1924)、廉南湖(1868-1932)等人,親獲教誨和指點,於是畫藝及詩文的功力日益精進。民國時期,她還曾在北京舉行個人畫展,並與齊白石(1864-1957)一起辦過畫展。嗣後不久,楊即被推薦到故宮的古物陳列所充當畫師,在那裏得以觀賞、臨摹歷代名作,尤其致力於臨摹歷代帝王和皇后的畫像。因此她當時不僅畫名大噪,詩亦受到盛譽。
在這部自述中,有幾段內容甚有趣,頗可當作掌故來看。例如,作者與北京藝術協會參加濟南府的書畫義展,順便赴曲阜一行,拜訪孔廟。當遜帝還在紫禁城內時,楊因遺民陳寶琛(1848-1935)的緣故,進宮晉見瑜太妃,甚至後來參加宮內中秋活動。連末代皇帝的婚禮,作者也是入幕之賓。楊氏書中也多次提及川島芳子(金璧輝,1907-1948),形容其為「危險的美女」。嗣後,遜帝被迫離開皇宮,清室善後委員會於是入紫禁城點查,楊氏又因廉南湖的關係,得以在故宮博物院成立前入宮參觀。
由於本書係屬事後追憶,加上經由英文翻譯而成,故內容上難免會有所瑕疵,使用時必須小心。首先,時間先後次序錯亂,閱讀必須對相關事件順序、人物生卒有通盤理解,否則將錯置。其次是稱金梁(1878-1962)任職「瀋陽故宮博物院」,係翻譯有誤,應為「奉天博物館」,可對照內尾直昌所編的《康德元年版滿洲國名士錄》。
我因為處理清遺民的文化及藝術事業相關議題,無意間從樊增祥的詩文裏認識了楊氏。讀了她的這本回憶錄,更感清末民初這段時代大變局,真是到處充滿興味,可以深究的議題其實很多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