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8-01

養晴室遺集

龐俊著,白敦仁編,《養晴室遺集》,成都:編者印行,1995。附照片、手稿各一,共348頁。
這本書名的封面係由趙香宋署簽,「趙香宋」即趙熙(1867-1948),乃四川成都當地耆老,也是一位清遺民。書名題籤可能為後來集字。
龐俊(1895-1964),四川綦江人,字石帚,室名養晴室。早年肄業於商業學堂,以貧輟學,後為塾師,並勤奮自學。1924年後,歷任成都高等師範、成都師範、四川大學、華西大學、光華大學教授和中文系主任等職。解放後,仍任川大教授兼古典文學教研組主任、研究生導師。著有《國故論衡疏證》、《餘杭章先生行實學術紀略》(與李植合著)等。
本書含詩錄、詞錄、文錄,共6卷,另附外集八卷目錄。比較特別的是,採用繁體版字體。讀此書,可知民初四川成都文化界軼事。成都不但是促成民國建立的淵源所自,而且該地自清代以來便文化氛圍濃厚。1905年清廷停辦科舉,兩湖總督張之洞深怕傳統的國家從此衰廢,奏請清廷的文化較高的省份創辦「存古學堂」一所,之地。因此,近代知名的人物如廖平(1852-1932)、趙熙、宋育仁(1857-1931)、龔道耕(1876-1941)、林思進(1872-1953)、吳虞(1872-1949)、蒙文通(1894-1968)、吳芳吉(1896-1932)、李劼人(1891-1962)等,皆與此地文風有關。民國以後,還有以駱成驤(1865-1926)為首的「五老七賢」,即為成都當地著名耆舊。作者雖然未必全與上述成都文士有密切相關,卻從書中同樣可以看到他的交遊是全國性的。譬如,〈旅舊京贈黃晦聞〉係與廣東詩人黃節(1873-1935)賦詩;〈丙子四月二十三日,始謁香宋師於嘉州烏尤山中,感賦〉有「石遺、松岑兩翁今日來歸」,記的是和陳衍(1856-1937)、金天翮(1874-1947)的關係;陳鍾凡(1888-1982)來詩,答賦以〈陳斠玄寄示近詩,復辱贈什,次韵〉。其中最有意思的,是代表四川文士公祭章太炎(1869-1936);又與反對新文化運動的《學衡》同仁,互通聲氣,公開撰文表示支持。
我買此書的機緣說來很巧。去年到成都開會時,一直苦無時間出外逛古本書肆。直到會議最後一天上午,主辦單位安排參觀活動;雖說參觀的地點難得,但我總覺得無法瞭解當地書肆情況,恐怕更過不去。於是忍痛放棄主辦單位的美意,決定逕自購書。老實說,初到成都,其實不太瞭解地形狀況,買書其實很冒險,找古本書更是冒險。好不容易按照孔網指示,找了某家書店,無意間發現本書。此書之難得,連四川大學好友王兄都說運氣佳,他也未見過。但我想如無堅持,恐不致如此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