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7-14

感恩歲月——王貞治母親的故事

王登美著,林慶旺譯,《感恩歲月——王貞治母親的故事》,臺北:中華日報社出版部,1985。附照片20幅,共204頁。
引起我重視歷史上「認同」的課題,除了因為進行清遺民的研究外,這幾年來,也對不同時空下類似的人物、群體,有更深刻的體會,甚至進而找相關的書籍來閱讀。譬如,冷戰時期國共爭鬥中,也有象徵「文化資源」的人物被拿來操作、籠絡,鄧麗君(1953-1995)便係其中一位深值研究的對象。另一位我所注意的人物,即是在日本享譽盛名的棒球選手王貞治(1940- )。
現在年輕的一代,大多會把焦點放在人在洋基隊的「臺灣之光」王建民身上,可能都遺忘了王貞治這位1960年代中期在臺灣叱吒風雲的人物。對王氏而言,他到底是哪個國家的人民?是日本?中華民國?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?想必他自我的認同,與人們對他的期待,以及現實環境帶給他的影響,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課題。我初次感受到王氏所代表的冷戰史意義,主要是從日人鈴木洋史的《王貞治‧百年歸鄉》一書而來。不久前,剛好又在離住家不遠的夜市古書店,買到這本王貞治母親的自述,心想剛好可以從另一角度來思考。
作者王登美(1901-?),原名「當住登美」。依日本《戶籍法》規定「妻從夫姓」,所以婚後改名。在1916年,王登美第一次到東京幫傭;11年後,她嫁給中國籍的王仕福(1901-1985)。本書前半部講述王母奮鬥的過程,後半則以王貞治為重心,簡單地談王如何對棒球運動吸引,直到結婚的情況。乍看之下,一部歌頌「母以子貴」的回憶錄,卻道盡日本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,一般百姓所遭遇的生活處境。一切情節就好像日劇的「阿信」一樣,那是一個努力向前、不畏挫折的年代。老實說,反倒不如鈴木洋史的書來得有意義。不過,這也是時代使然,直到今日我們才足以瞭解當中意涵。
最後,特別值得一提,後來1989年也以同書名翻拍成電影,由午馬(飾演王仕福)、鈴鹿景子(飾演王登美)、馬景濤(飾演王貞治)、王美雪等人主演。該影片曾到香港、馬來西亞和義大利參展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