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7-13

愛儷園夢影錄

李恩績,《愛儷園夢影錄》,北京:生活‧讀書‧新知三聯書店,1984。附錄:〈愛儷園——海上的迷宮〉,及作者所畫扇面與手稿照片4幅,共318頁。
去年夏天我到上海找資料時,曾拜訪一位清遺民之子。承他告知:現在的上海展覽館原址,其實即是傳說中的哈同花園處。為此,我還特別前往當地拍下照片,以資紀念。現在要講的這本書,內容就是一位曾在哈同花園待過的畫家,有關他在該處的回憶文字。
「愛儷園」便係哈同花園的本名。哈同(Silas Aaron Hardoon, 1851-1931),是近代上海著名的一位猶太籍商人,手下擁有滬濱許多房地產。他出生於巴格達(بغداد‎或Baghdād),1873年始到上海,1887年擔任上海法租界的公董局董事,1898年又改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。1901年脫離沙遜洋行,獨立創辦哈同洋行,專營房地產業。由於開發經營上海南京路,獲得成功,1904年開始在靜安寺路購地300畝,興建當時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園,以典型的中國式園林做為建築。嗣後,因哈同熱衷於中國古典文化,還在園內創辦倉聖明智大學。
作者能夠到愛儷園工作,完全因為父親在園內工作之故,得以乘便入園,後來還擔任起總管姬覺彌(潘林,1861後-1964)的畫作代筆人。在他的描述下,讀者於是能夠看到一個以往被視為神秘且不可知的哈同花園,還有民初上海文人畫家的種種軼事。書中所述,包括許多近代知名的文化及學術人物,像是吳昌碩(1844-1927)、王國維(1877-1927)、蒲作英(1832-1911)、鄒安(1864-1940)、廉南湖(1868-1932)、徐悲鴻(1895-1953)等等,這些人物都寫得有血有肉,寫出外人所不知的內容。當然,我最開心是從中讀到許多清遺民的事蹟和活動。
譬如王國維,書中即有多處提到他在園中的工作。作者說到王是「一個不很高大的身材,面孔也瘦小,牙齒有點獠在外面。常穿著當時通行的及法布袍子,羅緞短袖馬褂。後面拖了一條短辮子。冬天他戴上一個瓜皮帽子,或者穿上羊皮袍子。但他沒有比羊皮更高貴的皮衣。他的衣式不很時式,也不很古板,但很整潔。他的近視眼鏡是新式的。他也會抽香煙。總之他的物質生活,是很隨隨便便,決沒有一點遺老或或名流的氣味。看去有點像舊式商店裏的小伙計。」
另一位鄒安的描寫,亦是維妙維肖。作者說他「這位金石家,只是掌故家,不是考古家」,後來因為《周金文存》的版權問題,和姬覺彌鬧翻,提出辭職。替人題鼎名,態度草率,卻要潤格,且價格高昂。書中每寫到他,頗有小資產階級的意味。
總之,《愛儷園夢影錄》雖是一本小書,卻也是一種無可取代的信史。在人們對昔日饒富盛名的哈同花園充滿神秘的興味時,此書不可不拿來一讀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