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5-16

八年來的回憶

陳公博,《八年來的回憶》,上海:光復出版社,出版年不詳。共29頁。
我自己以前從事歷史研究時,也對所謂的「負面」人物,有興趣從另一種來看待他們。譬如「漢奸」,如果全以站在民族主義的立場來思考,當然不免會充斥道德價值的語氣;可是要能換個角度的話,是否可以給我們有別於以往的瞭解呢?
陳公博(1892-1946)的一生,便給我許多類似的靈感。他出生於廣東南海的官宦之家;在「五‧四」時期求學北京大學之際,曾接受過社會主義思想,代表廣州出席中共在上海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;1920年代時又是國民黨內改組派的宣導者;1940年代則改頭換面,成為南京汪政府的首任立法院長,嗣後兼任上海市長,直至終戰後成為罪無可赦的戰犯。由於對其人的興趣,我手邊也陸續蒐得幾種陳公博的著作,像《苦笑錄》、《寒風集》、《陳公博先生文集》等;《八年來的回憶》則係當中之一。
其實《八年來的回憶》相當易見;與其說是一本書,不如說是一篇長文,發表於1945年11月。我買此「書」,可以說完全是被它的封面所吸引。因為很難得有出版物的標語,會以「╳逆╳╳自白書」或「萬人切齒的╳╳」來形容作者的,大概這還是第一本吧。另一有趣的地方是書價「每本國幣五百元」,也可算是一樁有關社會經濟史的資料。不過讓我更覺得有趣的是,陳氏用什麼樣的言語來替自己辯白。
「書」中嘗試以眾所皆知的「漢奸」——「汪先生」為主角,鋪陳汪政權建立的緣由與始末。從稱呼「汪先生」來看,陳公博很明顯有意以文字為自己留下任何紀錄,無論是否可以達到脫罪的結果。這和他1939年撰寫《苦笑錄》、1944年出版《寒風集》時有異曲同工之妙。此外,陳的文字裏有一明顯的主軸:即汪政府的出現,乃不得不然,為日人侵華時勢下必須的結果。像是他舉稱參與「南京政府」,既是為了謀求避免在日本政策下經營兩國關係,也是防止中國華北地區的分裂,還有以三民主義來統治「淪陷區」,鞏固思想核心。陳氏甚至宣稱,汪政權對日人來說,實際上還有「敵性」的存在,在「雙簧論述」的結構上,毋寧達到抗日且安民的目標。有意思的是,汪、陳兩位都對共產黨一度親近,卻明顯在「南京政府」建立一事方面反對共產主義。總之,以一部汪政權統治綱領的「文本」而言,這篇長文儘管深具詭辯,卻極富可讀性,也深值重新去理解和思考。
毫無疑問,本「書」的確引來轟動,也是作者自我慨言無愧於汪精衛的著作,不過,若無時勢配合來發展,絕不可能有如此之「書」。「書」既是要給死者(汪)一個交代,也是向活者(蔣)的輸誠,好一份兩面都想討好的「自白書」!就讓我引用「書」的封底介紹,以做為印證當時造成輿論之震撼。
「陳逆精彩偽論」
重慶的同志們都很了然,
我的確苦悶達於極點。
我今天就承認秦檜是好人吧!
但賣國還有代價,
力勸(汪先生)不要離河內,
南京是和平抗戰,
說(蔣先生)對我是諒解的,
說(陳公博)是愛國的,
即沒有和(共黨)來往……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