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5-29

中華民國詩人及其詩

革命實踐研究院中興詩歌社、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端午詩社編,《中華民國詩人及其詩》,臺北: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端午詩社,1973。共327頁。
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工具書。首先,它跟傳統的詩話體裁書寫並不相同,不是一本關於民國時期詩人的介紹;而是採取一頁一人的方式,將當時在臺灣(也就是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)各地的詩人,以小傳的篇幅加以介紹,共327人,還附上照片及代表詩作。在我的印象裏,人物小傳並附照片一類的書不算太多;光是照片而言,在今日已屬相當難得。像是田邊種治郎編的《東三省官紳人民錄》算是一種,而這部書的特殊貢獻之處亦即在此。
其次,由於本書在1970年代出版,可說是當時的執政當局進行了一次文化界的「調查」。我初略翻閱一下,既有從大陸跟隨國民政府而來的文化界人士(如:成惕軒[1910-1989]),也有1910年代在臺灣成長、歷經日治時期的本省籍詩人(如:陳逢源[1893-1982]),甚至終戰後甫出生的文壇新手也包括在內。在「光復」後,臺灣來自兩種不同傳統脈絡的詩人,如何在現實的環境下交流、共存呢?書中似乎也提供了若干線索可以參考。當然,這本書也替我解決過某些藏書的疑惑,試舉一例說明。有次我在古本書店買到一本名為《中國考試制度史》的簽名本,作者係沈兼士。該書乃沈氏簽贈給時任國立編譯館館長的王鳳喈(1896-1965),時間為1950年8月17日。我心想這位「沈兼士」,並非眾所周知的北京大學教授、中國語言文字學與文獻檔案學家那位,因為後者1947年即謝世,怎可能還會贈書給人?結果在存疑的情況之下將書買下。《中華民國詩人及其詩》最後終於幫我解答了此一問題。原來這位「沈兼士」,是江蘇東臺人,曾出任江蘇泗陽縣長,後在臺灣時考試院擔任參事兼組長,又任教於臺灣大學和淡江文理學院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