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5-15

偷閒絮語

錢歌川,《偷閒絮語》,臺北:仙人掌出版社,1970。共207頁。
過去我所接觸過的中文書裏,有三個人的文字特別感到心儀和欣賞,分別是:周作人、周越然、錢歌川。為什麼會愛讀這三人的文章?老實說我自己也很難去描述。可能是讀來沒有壓力,帶有一絲絲冷靜與恬淡的感覺吧!這裏所要介紹的《偷閒絮語》,便是典型代表。
錢歌川(1903-1990),自號苦瓜散人,又號次逖,筆名歌川、味橄、秦戈船。錢係湖南湘潭人,曾留學日本和英國,一生以教書和著述為職志。本書雖然是1970年出版,其實卻為錢氏在中日抗戰期間至戰後(約1943至1947年間)所陸續寫的散文。據1943年時作者在樂山所寫的〈偷閒絮語題辭〉云:「國難年艱分外忙,開門七事費周章;閒人那識忙中趣,偏有餘情話短長」,可知他如何定位「偷閒」兩字。有趣的是,書中的內容不獨為錢氏自己的「絮語」而已,還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種種社會現象,可供研究1940年代社會史或戰爭心理的參考。
此處略舉兩個書中的例子。第一例是關於「家庭房間」的由來。何謂「家庭房間」?簡言之,即抗戰大後方的情色行業是也。眾所周知,重慶為戰時陪都,係國民政府所在地,人口自然從四面八方而來,壅塞的情況可以想見。受到如此影響,原先的房屋和旅館並不夠住;有的旅館業商人為求獲利,因此趁機哄抬,避免受到客房不易尋求之擾,而推出「家庭房間」。舉凡肩負行李而來自遠方者,茶房便以「住滿」為由推辭,而留租給那些有意且單身前來的「特殊」客人,賺取高出數倍的租金。錢氏自己便曾租過此類房間,讓茶房誤以為前來進行情色交易,而順利租得房間。
第二例是作者對戰敗後日本考察的感想。其中一篇,是關於盟軍(主要是美國)統治日本,各方面「美國化」的現象;還有一篇談日本在物質生產和知識追求方面,儘管戰敗卻能「從死灰中復生」,進而諷喻美國雖未接管中國,但中國上層的「美國化」情形其實更趨嚴重。兩篇文章看似悖論,卻凸顯終戰後的日本社會充滿復興的活力。
我自己最感興味的是錢歌川對英文教與學的看法。其中當然不乏擲地有聲的見解;最令人噴飯的一段,係錢氏用交女友的方式來學英文。得力於時代環境,作者結識異性而英文突飛猛進,也在字裏行間表達自我的真誠。
本書還有幾篇也談到作者來臺灣的經過,還包括「光復」初期臺灣情形,甚至學習「國語」運動。總之,這部書有許多內容是《苦瓜散人自傳》的原型,既可當散文來看,亦能以回憶資料讀之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