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8-04

績谿胡商巖先生傳

孫雨航,《績谿胡商巖先生傳》,臺北:百齡紀念印行,1972。附:戴戟〈仁壽橋碑記〉、〈績溪荊州明經胡氏世系表〉善述堂藏本等。共39頁。
胡學湯(1873-1944),字商巖,一字福生,安徽績溪人。他在清末為國學生,治群經,研易學,好周人急。幼承家學母教,敦品力學,14歲則博通經傳,尤通土木農桑貨殖之學,後棄儒經商。由於績溪名人甚多,近代如胡適(1891-1962)即為著名人物,因此本書毋寧亦為該地人物的歷史縮影之一。
這部書最值得一提是收錄有《三十年經辦社會公益回憶錄》。胡學湯致力於公益事業30年,幾乎傾其家庭所積,主持修築借磡嶺、竹嶺、棧嶺、蘆塘嶺、浪廣嶺、灰石嶺、小九華和績城南至歙東仙茶等道路。後來,他又應聘督修績嶺、江南第一關和翬嶺黃蓮棧等道路,主持修建橋、壩、水碓、校舍、圖書館、寺廟、路亭、茶亭、社倉工程百餘處,其中有績城北王、宣城水東攔河壩、黃山洽舍集成大橋、浙西鼓嶺腳石橋。此外,他還捐鉅資創辦荊山學堂、荊州小學及績溪中學荊州分部等學校5所。可以說,其人終生積極於公益事業,有功地方。尤其1942年,胡為響應政府抗戰,特別將家藏的昌化雞血石章310顆義賣,以慰勞抗日軍隊為名義,因此省政府頒贈「樂善不倦」匾額。
胡學湯長子胡鍾吾(1906-?),也是一位知名的人物。他青年時就讀上海大學、群治大學和廣州中央農運講習所,為廖仲愷(1877-1925)所器重。嗣後在抗日名將戴戟(1895-1973)麾下,參加汀泗橋戰役。每日以動員85萬人馬出力,督修江淮水利,保衛皖北平原。胡氏最令人稱道的是完成阜陽平原「井田戰陣」,使本來無險可禦的亳縣、太和、阜陽、渦陽等四縣,固若金湯。在台兒莊大捷後,胡又只用29天時間,建設完成亳縣機場,並退還應得督工費二百萬銀元。1938年出任宣城縣長,將10萬民間的紅槍會改編為義勇隊,以人海戰術三次將日人趕出宣城,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。之後又宣佈田賦改徵實物,大幅度提高稻穀的收購價格,規定餘糧戶必須借給貧困戶大米300斤,深受廣大農民的擁護,縮小了貧富差距。曾榮獲國民政府主席林森(1868-1943)手諭「捍患殺敵,卓著功勳」,明令晉級嘉獎,後為國民大會代表。1949年赴台後,傾畢生精力,續集王羲之字〈洛神賦〉等七十餘篇,完成其父遺願,廣收歷代名家法帖,深得于右任(1879-1964)賞識,其書法作品在臺灣、港澳地區、日本和英美法等國頗受歡迎。
我的這本《績谿胡商巖先生傳》,係法學家馬漢寶(1926-?,馬壽華之子)贈本,有馬氏的印籤,購自家中附近夜市的舊書肆,價50元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