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11-20

生平自述

黃造雄,《生平自述》,竹南:作者刊行,1963。附照片2張,共43頁。
在這本短薄而約二萬多字的小冊子中,身為浙江義烏人的作者黃造雄(1901-1989),寫下了他前半生不平凡的遭遇。黃氏原名兆榮,1920年代因追隨國民革命,被軍閥孫傳芳(1885-1935)追緝而改今名。國民政府奠都南京後,他曾任上海特別市黨部執行委員,又上海市教育會理事長,終生參與黨務和教育工作,直到國府遷臺還任國民大會代表。
《生平自述》提到了幾點作者值得被紀錄的史實。第一、他說到農村底下的士紳行為過於跋扈,基於改造社會的心態,求學時有意投考法政學科,目的是為了「改良」社會。儘管後來黃氏的工作走向有了變化,不過見微知著,頗能印證當時一般青年的心態,何以對法政充滿興趣及信心。其次是黃造雄投考瀋陽高等師範學校,書中有二至三頁描述學生生活情節,頗可參考。原因係1920年代時,北洋政府教育經費短絀,各省辦學均自行籌措經費,獨東三省在張作霖(1875-1928)統治下,可稱優渥。此外,黃氏在畢業後也並未留居東北,反而為了響應革命,南返加入黨務工作。
第三處有關本書作者生平最重要的事蹟,乃參與創辦私立君毅中學。該校係國民革命北伐時,上海市黨部工業部的張君毅為黨捐軀,結果由作者與周致遠等人發起紀念緣故,嗣後則又在杭州設置分校。而本書作者黃造雄是在周氏辦校積勞成疾去世後,旋任校長,貢獻出力最多;直迨來臺,君毅中學仍於苗栗復校,現刻在竹南鎮公義路245號。由於該中學本以紀念黨員而設,自然辦學和日後國府的黨化教育有關,而許多黨國名人均是該校董事,像于右任(1879-1964)、潘公展(1894-1975)、吳開先(1898-1990)等;至於畢業的學生出路,據書中所稱,30年代大多投考軍校或航空學校。等到上海經日軍攻陷而成「孤島」,許多肄業的校友,多加入「戰時工作服務隊」,為抗日蒐集情資。換言之,君毅中學在中日兩國戰爭期間,身負教育文化抗戰的地下工作之責。
這本書最後需要指出來的,是作者附錄的〈奉教育部令第三次返滬從事地下工作被捕慘痛追記〉,詳述個人在二戰期間所受的種種虐刑,包括:電擊、灌水、飛機刑、老虎凳刑等。該篇長文頗能為敵後工作人員的一段辛酸血淚史略做註腳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