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02-11

黎錦熙紀事詩存

黎錦熙著,黎澤渝編,《黎錦熙紀事詩存》,北京:中國文史出版社,1998。附照片2張、〈黎錦熙先生年譜〉,共224頁。
曾在民國史上發起「國語運動」的黎錦熙(1890-1978),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《國語運動史綱》,在1934年出版,介紹了自清末以來的切音字、注音字母、國語羅馬字及大眾語運動的始末、性質、範圍、目的、理論、方法和綱領,是部瞭解中國國族主義和語文間關係的入門之作。除了身為語文學家、積極提倡國語統一之外,黎氏的生平還相當值得留心;他曾經在民國初立不久,將章回小說《西遊記》納入教科書課本,引來譁然;也與中共領導者毛澤東(1893-1976)同鄉,俱為湖南湘潭人,並且據稱遺有將近八十年的日記等資料,可添現代中國學術史一筆豐富的面相。
我所購得的《黎錦熙紀事詩存》,內容範圍主要係1932年至1978年間,涵蓋抗日戰爭、國共內戰、解放等時段,乃《劭西詩存》、《廿年紀事詩存》兩書合成,另加上補闕遺詩。此書最值得稱頌之處,係每詩另附加「原注」,又有「今按」,足以證徵始末。
略舉所見幾處深具史料價值和意義的部分,以饗讀者:一、1937年「八‧一三」戰後,上海淪陷日軍之手,成立偽政權組織。但日人「以華制華」,深知借用傳統資源之重要,故改稱上海市政府為「大道市政府」,市旗更以太極圖為象徵。二、對日抗戰期間,大量人口遷徙內地,昔日荒蕪的部落,轉而成為人口聚集的城鎮,陝西雙石舖即為顯例,故有云:「抗戰歷五載,鄉鎮成名都」。三、四川後方在戰時,一般民營工業因受限制,往往無力發展,多併於官辦。可是黎錦熙詩注稱「實豪門主之」,即統治當局所控制。四、抗日結束後民生蕭條,導致百姓怨聲載道。像是他回鄉時「同車者不滿戰後措施,無勝利感」;又地方本以慶祝抗日勝利為由舉辦龍舟競賽,但卻因參加者意見不合而作罷,頗可見基層社會之狀況。
黎的文字不算多,當中最值得留心的,是關於他所撰寫的〈錢玄同傳〉;其次,要瞭解他個人思想始末,另有《黎錦熙著述目錄》可供詳參,同時亦能得知現代學術與政治問題之一二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