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01-10

七十回憶

李喬苹,《七十回憶》,臺北:作者刊行,1964。附照片若干,共80頁。
談起李喬苹(1895-1981)這個人,知道他的生平經歷者或許並不太多;但若講到近代對中國化學史料的發掘、蒐集、整理與研究,李可謂有開先鋒之路的貢獻。其一生著作:《有機化學工業》、《無機化學通論》、《中國化學史》、《中國近代化學史料》等書,尤其是教科書《高中化學》、《初中理化》,曾多次再版,對臺灣中學的化學教育,影響甚鉅。
李氏是福建閩侯人,其父李世暢為閩浙總督署總書。他自幼聰穎好學,11歲入閩侯西城小學堂學習。1909年小學尚未畢業時,就考取福建三牧坊高等學堂(原全閩大學堂)。該校分文、實兩個學科,他上了實科的預備班,次年以優異成績畢業,升入正科。為振興中國工業,他立志學工,於是年秋,同薩本鐵(1900-1987)、孫昌籛等人北上求學,考取北京工業專門學校,學習應用化學。1915年7月以優秀成績畢業。此後改用喬苹名。
《七十回憶》還記載了許多以往未聞的軼事。譬如:有關1916年北京舉辦第一屆的文官考試情形,作者曾參與其間,後來他默記考試題目為「通其變使民不倦說」及「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論」。據本書所稱,當時一般民間風氣,仍未脫科舉的「遺毒」,兄長見作者順利通過,皆目之「已得官」。其次,1937年7月,北平、天津兩地相繼淪陷於日軍之手,李喬苹率家族身隱故都。本書敘及他與同時期的知識分子忍辱偷生的歲月。由於這項因緣,遂使李氏日夕寖饋於北平圖書館,結果寫成《中國化學史》一書。在抗戰結束的前夕,英國人科技史家李約瑟(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, 1900-1995)與作者有機會結識,也每每對其化學史知識,深深吸引折服,讚譽有加。此也促使《中國化學史》英文版的誕生。
再者,書中提到內弟陳聲聰(1897-1987),亦為福建閩侯人,即撰寫《兼于閣詩話》,1930年代與湯用彬一齊編寫《舊都文物略》的那位。這是讀此書時意外的發現。
本書係由網購而得,雖薄薄一冊,然索價不斐,要400元。所幸網路略查,圖書館大多所藏為作者化學著作,此回憶錄尚不可多得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