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12-10

湘雅摭殘

不著撰人,曾卓、丁保赤標點,湖南圖書館藏,《湘雅摭殘》,長沙:岳麓書社,1988。共858頁。
湖南非但有多位名人之外,該省由於文風薈萃,亦孕育不少的學者詩人。我手邊的這本《湘雅摭殘》,就是登錄有清代道光至民國初年,由文人詩詠的作品八千首舊體詩史料集。據該書的「出版說明」指稱,編者對於所錄各詩家的身世、經歷皆有所說明,其中的內容不乏涉及太平天國、義和團、甲午戰爭、戊戌變法、自立軍、辛亥革命、洪憲帝制及民初軍閥割據等情形,或親躬其役,或多有耳聞;有許多文人的詩集雖然無從得見,但透過本書的抄錄,卻可以留下痕跡,還有重要史實。
雖然傳統社會文士的舊體詩,篇帙相當眾多,而且內容經常難於窺探,非有相當的古典知識素養不可。但我私意認為:若是有人可以披沙檢金,找尋當中深具意義的部分,不妨亦能提供偌大助益。像是本書便具有如此功能,我自己曾因而獲益甚多。此處略舉幾位我所得見的清遺民說明。第一位是長沙人黃昌年,曾任光緒年間翰林,書中說他「鼎革歸里,高隱深山,不履城市。惟愴懷故園,感傷時亂。」載有〈新萬古愁詞〉,堪稱詩史。內云:「錦繡神皋,卻被那眾乖龍無端翻攪。新簇簇,戴一頂洋裝帽,提一個軟皮包,說是國民榮耀。程度也增高,要這虛矯。新進士你作甚麼偽經考,名孝廉你創甚麼國民報,老狀頭你上甚麼荐賢表」,「南北郊,吹洋號,東南陵,修鐵道,學堂齊設大中小,殿廷也要個指揮刀。游學生,拿腔調,警察兵,苛屎尿,無非剽竊外國的皮毛」,語帶諷刺形容那些清末新政下百官與社會各界醜陋的樣態。黃並在民國後曾經任職「船山學社」社長。
另一位陳嘉言(1851-1934),係衡山人,民國後也參與「船山學社」,卒年八十餘。辛亥革命後有多首詩作述說自己心境,如〈辛亥冬自漳州棄印還湘舟泊昭潭〉有句曰:「東陵明歲瓜田守,故國新添一老農」;〈辛亥冬月感作〉云:「睡起西山滿蕨薇,今人歌笑昔人非」,充斥黍離之悲。
還有位湘鄉人傅毓湘(1845-1922),據稱「鼎革歸里,不聞理亂」,生前自定葬地,並撰墓聯云:「梅花明月幽人宅,蘭芷香風故國魂」,並有〈過栗里懷靖節〉,以效陶淵明(365-427)自許。

沒有留言: